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俯仰人生

俯仰之间,体味人生;冷暖之间,感受真诚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 
 

(原创)文言句子翻译“六准确”  

2012-12-10 16:44:44|  分类: 文章发表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◎此文发表于《高中生》2010年11月16日

 一、准确翻译古今异义词 

    特别要注意的是:古代两个单音词与现代一个双音词在形式上巧合相同,但意义不同。所以这种词历来为高考命题者首一逛:考生遇到这类词,要紧密联系文意来翻译,要作为两个词来翻译,不要误用现代汉语一个词来翻译。

    【真题再现】

1.委身偏方,特霸者之臣尔。(20l0湖南卷)   

2.奚足以语文事?(2006湖南卷)

    3.独缺其西一面,而山人之亭,适当其缺(2004湖南卷)

【解析】

1题中的“偏方”,现代的意思是“民间流传的中药方子”,但在选文中是两个词,意思是“偏远的地方”。

2题中的“语文"是两个词,“谈论文章”的意思;

3题中的“适当”也是两个词,“正好对着"的意思,不能翻译成今义“恰当”。对于这类古今异义词,不能望文生义,不能用现代汉语的一个词来翻译。   

【类题演练】    

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

人有卖骏马者,比三旦立市,人莫之知。往见伯乐,日:“臣有骏马欲卖之,比三旦立于市,人莫与言。愿子还而视之,去而顾之,臣请献一朝之费。”伯乐乃还而视之,去而顾之,一旦而马价十倍。(《战国策》) 

    二、准确翻译多义词

    一个文言实词有多种意义,但一个实词在某个句子中是什么意义,要求考生根据记忆加推断来判定。“记忆”,是回忆课文中学过的,老师讲过的,自己平时积累的;“推断”,是根据句意来揣摩。考题中有些没学过的多义词的义项,考生一定要根据前后文来推断这个词语的意思,这种推断能力在文言句子翻译中是很重要的。

    【真题再现】

    4.亮不敢据渭水,此易与耳。 (2010湖南卷)

    5.卿新有功,今西见上,宜勿自伐,应对常若不足者。(2004天津卷)

    6.潭谢不纳,母大困。 (2006广东卷)

【解析】

4题中的“与”要翻译成“对付”这个义项在高中教材中是没学过的,考生只能根据前后文来推断;“伐”有“讨伐”“夸耀”“砍伐”等多个义项,教材中都学过。根据语境推断,5、题中的“伐”是“夸耀”的意思;“谢”有“道歉、离开、推辞、告诉”等多个意义,6题中的“谢"应是“推辞”之意。

    【类题演练】

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

    赵人患鼠,乞猫于中山。中山人予之,猫善扑鼠及鸡。月余,鼠尽而鸡亦尽。其子患之,告其父日:“盍去诸?”其父日:“是非若所知也:吾之患在鼠:不在乎无鸡。夫有鼠,则窃吾食,毁吾衣,穿吾垣墉,坏伤吾器用,吾将饥寒焉。不病于无鸡乎!无鸡者,弗食鸡则已耳,去饥寒犹远,若之何而去夫猫也?”(刘基《郁离子》)

  

    三、准确翻译活用词

    湖南高考在活用词这个考点上,主要考名词作动词,名词做状语,重点考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。考生必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,特别要注重“使动”与“意动”的准确翻译。

【真题再现】   

7.马病肥死,使群臣丧之,欲以棺椁大夫礼七葬之。(2005全国卷Ⅱ)

    8.知其入而已己疾也。(2007湖南卷)

    9.饮酒于斯亭而乐之。(2004湖南卷)

【解析】

7题中的“病”,名词用作动词广“患了……症”的意思,“丧”为动用法,“为‘之举行丧礼”的意思;8题中的“已”带了宾语“己疾”,含有“使自己的病治好”的意思,所以“已”是使动用法。这个句子翻译为“知道它(良药)喝进去就使自己的病治好。”9题中的“乐”是个形容词,带了宾语“之”,含有“认为这件事快乐”的意思,因此“乐”是意动用法,“乐之”翻译成“以之为乐”。

    【类题演练】

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   

管仲曰:“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,鲍叔不以为我愚,知时有利不利也。五尝三仕三见逐于君,鲍叔不以我为不肖,知我不遭时也。生我者父母,知我者鲍子也。”鲍叔既进管仲,以身下之。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。(司马迁《管晏列传》)

    6.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,鲍叔不以我为愚,知时有利不种也。.

    7.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,鲍叔不以我为不肖。

    8.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。

    四、准确翻译文言虚词

高考文言文在选择题中,只考18个虚词,但在句子翻译中不局限于18个虚词。有些虚词影响句意的理解,必须翻译准确,也是记分点。文言虚词翻译的难点就在于它的多义性,考生首先要牢固掌握虚词的常用的义项,然后根据具体语境推断具体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。

    【真题再现】

    10.身虽瘁臞,犹未有益。(2007湖南卷)

    11.今安庆守潭敬先,非允恭友乎?盍往依之?(2006广东卷)

    12.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。(2005湖南卷)

【解析】“虽”是个连词。“虽”有“虽然”“即使”两个义项,“虽”后面带的内容是表现实时,就译成“虽然”;表假设时,就译成“即使”。

 10题中的“虽”是有若论述治国方法时说的,是一种假设推测,只能译成“即使”才对。虚词“盍”有两个义项:疑问代词“什么、怎么”;兼词“何不”。11题中的“盍”是个记分点,根据句意应是“何不”的意思,后面一句话翻译为:“你何不前往依附他?”

12题一共9个字,虚词占了6个,虚词的记分点是2个。“特”:只;“以”:因为;“其”:它;“而”:因而,所以;“尤”:特别。这些词在中学教材中都学过,考生一定要牢记常用虚词的常用义项,结合具体语境准确翻译。   

    【类题演练】

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      

齐桓公见小臣稷,一日三至不得见也。从者曰:“万乘之主,见布衣之士,一日三至而不得见,亦可以止矣。”桓公日:“不然。士之傲爵禄者:固轻其主;其主傲霸王者,亦轻其士。纵夫子傲爵禄:吾庸敢傲霸王乎?”五往而后得见。天下闻之,皆曰:“桓公犹下布衣之士,而况国君乎?”于是相率而朝,靡有不至。(刘向《新序》)

    9.士之傲爵禄者:固轻其主;其主傲霸王者,亦轻其士。纵夫子傲爵禄:吾庸敢傲霸王乎?

    10.桓公犹下布衣之士,而况国君乎?

 

    五、准确翻译特殊句式

   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也是高考的重点,湖南高考主要考判断句,被动句,宾语前置句,省略句,介宾后置句。考生在翻译时,要在翻译材料中寻找句式的“标志词”,根据句式的特点和翻译方法准确翻译。

    【真题再现】

    13.吴王困于姑苏之上,而求哀请命于勾践。(2005福建卷)

    14,其李将军之谓。(2002全国卷)

15.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。(2004湖南卷) 

【解析】

13题是个被动句,但没有表被动的词,“困”本身表被动,要翻译成“被困”才准确。要注意动词本身表被动的句子。

14题是宾语前置旬,根据前文来看,“李将军”是“谓”的宾语,句子翻译为“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”,如翻译成“大概是李将军说的吧”就错了。

15题是个省略句,要根据具体语境看什么地方省略了什么成,分:“名后世”是“名(于)后世”的省略,省一略介词“于”。省略句主要考省略主语、宾语和介词,翻译句子时,凡是省略的成分

都要准确地补充出来。

【类题演练】

 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

    甘茂亡秦,且之齐,出关遇苏子曰:“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?”苏子日:“不闻。”曰:“夫江上之处女,有家贫而无烛者,处女相与语,欲去之。家贫无烛者将去矣,谓处女曰:‘妾以无烛故,常先至扫市布席,何爱于余明之照四壁者?幸以赐妾,何妨于处女?妾自以有益于处女,何为去我?’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,今臣不肖,弃逐于秦而出关,愿为足下扫室布席,幸无我逐也!”苏子曰:“善,请重公于齐。”(《战国策》)

    11.甘茂亡秦,且之齐

12.何爱于余明之照四壁者?

13.今臣不肖,弃逐于秦而出关 。

 

  六、准确翻译记分点

    目前高考阅卷对句子翻译的判分,各省的标准不一样,如全国卷按照“译准大意+译准重点词”的模式评分。但湖南省是按照译准关键词判分。 2010年湖南卷翻译三个句子,共10分,也就是说有10个记分。如3分的翻译题,就在一个句子中确定三个记分点,每个点1分。记分点一般确定在下列知识点上面: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,多义词,活用词,重点虚词,特殊句式,句子中影响意义理解的难点词语等。这些地方翻译错了就要扣分,不重要的地方译偏了一般不扣分,所以记分点的地方必须准确翻译。

    【真题再现】

    2007湖南卷三道翻译题的记分点:

    16.身虽瘁臞,犹未有益。(记分点:“虽” “瘁”“犹”各1分。)

    17.从衣文之媵七十人。(记分点:“从”“衣文”“媵”各1分。)

    18.知其入而已己疾也。(记分点:“其”“入”“已”各1分。)

    【类题演练】

    把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。

越石父贤,在缧绁中。晏子出,遭之涂:解左骖赎之,载归,弗谢。入闺久之,越石父请绝。晏子惧然,摄衣冠谢日:“婴虽不仁,免予于厄,何予求绝之速也?”石父曰:“不然。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:.而信于知已者。方吾在缧绁中,彼不知我也。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,是知己;知己而无礼,固不如在缧绁之中。”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。  、

    14.晏子出,遭之涂,解左骖赎之,载归,弗谢。(“遭”、“载归”、“谢”各1分)

    15.吾闻君子诎于不知己,而信于知己者。(“诎”、“不知己”、”信”各1分)

    16.知己而无礼,固不如在缧绁之中。(“知己”、“而’无礼”、“缧绁”各1分)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07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